字、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
接下來我們再談“字、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”。一直到民國,文化人除了姓、氏、名外還有字,文人雅士字外還有號。現(xiàn)代人的網(wǎng)名、QQ昵稱、微信名、群聊名等都可以說是名字、字、號的衍變。
一、字的歷史由來及演變
“字”在古代只是限于有身份的人。
《禮記·曲禮》上說:“男子二十冠而字”,“女子十五笄而字”,就是說不管男女,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,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,供他人稱呼。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。
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(jù)有以下幾種:
①同義反復(fù)。如屈原名平,字原,廣平為原??鬃訉W(xué)生宰予,字子我,季路字子由,顏回字子淵,諸葛亮字孔明,陶淵明字元亮、周瑜字公瑾,諸葛瑾字子瑜,文天祥字景瑞,都屬此類。
②反義相對。晉大夫趙衰(減少意)字子馀(增多)。曾點(小黑也)字子晳,色白也。唐王績字無功,朱熹(火亮)字元晦,元趙孟(俯)字子昂,晏殊字同叔。
③連義推想。趙云字子龍(云從龍);晁補之,字無咎;蘇軾,字子瞻(《左傳僖28年》:“君馮軾而觀之”);岳飛字鵬舉。
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,字與名有密切關(guān)系,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,這叫“名字相應(yīng)”,互為表里,故字又稱作“表字”。這三種是主要的,另外還有以干支五行命字,以排行命字,或者字行加排行,字后加父(甫)的情況一般也歸入字的范圍。
命字方面與命名同樣,有著時代氣息,一個總的趨向是美詞化和尊老化,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顯。
唐宋以后,由于理學(xué)加強,一些繁文褥節(jié)越來越多,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,稱字,是為了表示尊敬,但時間長了之后,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,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。
二、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
號也叫別稱、別字、別號?!吨芏Y·春官·大祝》:“號為尊其名更美稱焉”。名、字是由尊長代取,而號則不同,號初為自取,稱自號;后來,才有別人送上的稱號,稱尊號、雅號等。
號起源很早,但直至六朝時期還不流行,葛洪、陶潛有號,當時多數(shù)人沒有。到唐宋間才特別盛行起來,原因有二:1、倫理道德加強,2、文學(xué)發(fā)達,文人講究文雅。至明清,由于文人范圍擴大,加上帝王提倡,更加盛行起來??v觀古人命號特點,我們也可以概括為幾條。
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(nèi):
1、或以居住地環(huán)境自號:如陶潛,自號五柳先生。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蓮鄉(xiāng),故自號青蓮居士。蘇軾,自號東坡居士。陸游,號龜堂。辛棄疾號稱稼軒居士。明武宗朱厚照自號錦堂老人,明世宗朱厚璁自號天池釣叟,明神宗朱翊自號禹齋。乾隆晚年自號十全老人、古稀天子。咸豐帝自號且樂道人。
2、或以旨趣抱負自號:杜甫,自號少陵野老,“一萬卷書,一千卷古金石文,一張琴,一局棋,一壺酒,一老翁”——“六一居士”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。賀知章,自號四明狂客;金心農(nóng)自號出家庵粥飯僧,都體現(xiàn)了個人的旨趣。
3、有些人還以生辰年齡、文學(xué)意境、形貌特征,甚至驚人之語自號。
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,趙孟甲寅年生,自號甲寅人;元鄭元右,自號尚左生,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,后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。朱尊,自號夕陽芳草村落,唐寅自號江南第一風(fēng)流才子,普救寺婚姻案主者。徐樹丕,自號活埋庵道人。
他人贈號主要有三種情況:
1、 以其軼事特征為號。
如李白,人稱謫仙人。宋代賀鑄因?qū)懥恕耙淮熈⒚纷狱S時雨”的好詞句,人稱賀梅子。張先因?qū)懥恕霸破圃聛砘ㄅ啊保案∑紨嗵幰娚接啊?,“隔墻送過秋千影”三句帶“影”字的好詩,人稱“張三影”。類似例子再如:
山抹微云秦學(xué)士——秦觀“滿庭芳”詞“山抹微云,天連衰草”
露花倒影柳屯田——柳永,《破陣子》詞中有“露花倒影”句。
張孤雁——張炎《解連環(huán)·孤雁》
紅杏尚書——宋祁(工部尚書)《木蘭花》“綠楊煙外曉春寒,紅杏枝頭春意鬧”。
現(xiàn)當代作家的筆名、藝名也可算入號的范疇,有的是自號,有的是贈號。郭沫若(筆名)原名開貞,巴金、夏衍、冰心全是筆名(自號),而非原名。
藝號(贈號):張英杰——蓋叫天,??5貌?,荀慧生——白牡丹,李慧敏——白玉霜,毛稚黃——毛三瘦。
2、以官職、任所或出生地為號。
王安石稱王臨川;杜工部(杜甫),賈長沙(賈誼);王右軍(王羲之);湯顯祖稱湯臨川;康有為,廣東南海人,稱康南海;孔融,曾任北海太守,人稱孔北海;顧炎武,江蘇昆山亭林鎮(zhèn)人,人稱顧亭林。清代民謠“宰相合肥天下瘦”說的是李鴻章(合肥人),“司農(nóng)常熟世間蕪”說的是翁同和為常熟人,時任戶部尚書。
3、以封爵、謚號為號
諸葛亮封武鄉(xiāng)侯,人稱武侯;司馬光,封溫國公;岳飛,謚號武穆。
宋以后,文人之間大多以號相稱,以至造成眾號行世,他們的字名反被冷疏了。蘇軾一生有14類38個名號,魯迅先生一生(1881—1936)57歲,共用過140多個名號(主要是筆名)。魯迅原名周樟樹,字豫才,改名樹人。1898年,第一次用筆名,戛劍生、樹人。1818年,《狂人日記》發(fā)表時,始用魯迅筆名。三十年代后更多,最多的為1933年26個和1934年41個。這兩年也是他的創(chuàng)作高峰,作品最多的時期。
由于號可自取和贈送,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變性。以至許多文人,有很多別號,多的可達幾十個,上百個,“別號太多,反成攪亂”(鄭板橋集題畫。靳秋四索畫),所以近代以后,尤其建國以來,文人用號之風(fēng)大減,不少人發(fā)表作品不用筆名,就用真名。少數(shù)文人存有別號,多為20世紀三、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。如魯迅曾自號書齋,綠林書室,且介亭;王力自號龍蟲并雕齋;姚雪垠,無止境齋;葉圣陶未厭居,俞平柏古槐書屋,此可謂遺風(fēng)。
參考閱讀:
姓、氏、名的歷史由來及演變